1995年,<愛在黎明破曉時>上映的那一年,我才剛從娘胎出生。
2004年,<愛在巴黎日落時>上映時,我連這是甚麼都還不知道。
2013年,<愛在午夜希臘時>作為結局出現在台北電影節,我才真正愛上這被學長譽為最強愛情電影的系列作品。
前面兩部的故事非常簡單,故事敘述男女主角兩人從第一次在始往維也納的火車上遇見,到後來在維也納的街頭度過一夜,從毫不相識的陌生人變成相知相愛的戀人的過程,敘述手法間單而明快,沒有太多情節,大多鏡頭都在兩人眼神的交會及無盡的對話上,但同時也帶出兩人對世界對人生的想法。最後兩人相約半年後要在月台上再次見面,然而,半年後,誰也沒有回到當初女主角匆匆下車的那個月台。
而相隔九年之後,兩人各自有了家庭,男主角把在維也納的那一夜寫成了一本書,他到巴黎去參加簽書會時,卻又與九年前沒有遵守約定的女主角再次相遇,這才發現九年來他們誰也沒忘記彼此。激情依舊,迴盪在巴黎的暮色裡,已經各自有家庭的兩人,最終的結局還是分開。但在他上飛機前的那幾個鐘頭理,他們回到初次遇見的那天,依舊不斷的聊著天散著步,聊著過去九年彼此的人生,然而兩人最後依舊在夕陽即將落下的塞納河畔告別。
2013年,相隔18年後,兩人再次在風光明媚的希臘相遇,這一次,兩人又會有甚麼結局?這一次,兩人都不再是當年20出頭的少男少女,而是歷經了一場足以橫跨人生的愛情,以及各自的家庭生活之後,再次的相遇。
他們是一對相愛的戀人,卻沒有在一起。
然而他們比在一起的戀人們,還要更相愛。
這裡要再次向導演Richard Linklater致敬,這種題材的愛情電影只要稍微一失手就會拍得很沉悶,但這個系列作完全沒有這個問題,重點是橫跨了18年才出現的最後結局,完全把整個系列的電影拉抬到一個非常高的境界。而男女主角的部分也做了非常好的交待,雖然年華不再,雖然激情退去,但兩人經歷18年的歷練與感慨之後,反而更加認識了彼此,也懂得去化解兩人之間的衝突與惆悵,這一點,是整個系列最具價值的地方。
男主角Ethan Hawke雖然沒有當年的精鍊與帥氣,但是在詮釋Jesse這角色的時候還是一樣輕鬆自在,從第一集開始時就是這樣敏感而幽默,這次編劇再次給他大量針砭兼具的台詞,他依舊處理的非常好,依舊是觀眾熟悉的那個Jesse。
女主角Julie Deply從第二集後段開始演技大爆發,我覺得Celine這角色非她莫屬,換誰演都不會比她更好,她從第一集的文藝少女成長到第三集成熟堅強的女性,這中間或許跟她自身的經歷也有關,但很能清楚的感受到她之於時間的淬煉,縱使青春年少不再但對於這段感情的心情卻永遠不會改變,Julie Deply這個部分做的很完美。
如果這場18年的賭注就這樣停在這裡,也是停在一個完美的結局,但Richard Linklater的這場賭注,太值得了。